鴻鷹電子遊藝場關于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的建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城鎮化的持續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如何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是事關我國現代化事業成敗的重大戰略。由中國工程院和清華大學共同組織的重大咨詢項目中國特色城鎮化發展戰略研究日前正式結題。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擔任負責人,20多位院士、100多位專家參加。經過一年多的廣泛調研和深入研究,該項目對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性建議。這份報告也成為項目組就城鎮化問題向中央提建議的重要依據之一。該報告包括1個綜合報告和8個課題。 城鎮化是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各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然過程,也是新中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結果。隨著當前國家改革開放事業的進一步深入,如果順勢而為、妥善引導,城鎮化將會釋放巨大的內需潛力,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走得不好,現有的城市病將蔓延,影響現代化進程,無法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是事關我國現代化事業成敗的重大戰略。 傳統的城鎮化模式不可持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城鎮化持續發展,截至2012年底,城鎮化率已達52.57%,城鎮人口約7.2億。中國正在從一個傳統農業大國,轉變為城鎮化水平與世界基本持平的城市型國家。13億人口大國的城鎮化持續發展,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得到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 但是,囿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城鎮化多年所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已越來越突出。一是城鎮化質量不高,城鎮化率統計指標高于實際的戶籍非農業人口比重15個百分點左右,城鎮人口中1/3的流動人口群體無法享受城鎮待遇;農民工整體上技術能力缺乏,難以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新生代農民工無務農意向,不融入或半融入的城市現象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