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棒電子遊戲場日本電子業低靡中國企業如何
在日元升值、勞工保護、法人稅、貿易自由化遲滯、減排壓力、電力短缺等六重苦的困擾下,日本的電子產業和汽車業在全球市場上的主導力日益減弱。中國汽車電子企業能否借機分一杯羹呢?日本電子企業陷入赤字日本的電子產業已經全線陷入赤字。鬆下、索尼、夏普三大電機企業在2011年的虧損總額累計達1.6萬億日元。鬆下巨虧7720億日元,一舉創下繼1918年成立以來的最嚴重虧損紀錄;索尼也刷新歷史紀錄,淨虧損4566.6億日元,讓業內跌破眼鏡,索尼怎麼了成為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這一連串的破紀錄的虧損,引發資本市場的激烈反應,市場對日本電子企業的未來業績大多預期悲觀,今年開年以來,鬆下、索尼、夏普三大公司的股價表現疲軟,當前市值較去年最高價時的總和已蒸發了將近一半。與此同時,日本汽車企業的處境也不容樂觀。2011年,除馬自達出現虧損外,日本的車企大多實現了盈利,但收益已明顯下滑。從銷量上來看,日本國內汽車市場正在萎縮,汽車已經不是年輕人向往的行業。而在佔全球汽車市場約1/4份額的中國市場上,日本車企陷入苦戰,與大眾(VW)、通用(GM)的差距拉大。其最得意的混合動力(HV)汽車,去年在華銷量僅3000輛左右,這對于年銷量超過1800萬輛的中國市場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汽車熱銷的金磚國家,也在逐漸視汽車為代步工具,對低價的偏向高于對高質量的追求,強調精工制造的日本汽車與當地品牌相比正在失去競爭優勢。 中國汽車電子企業商機無限日本汽車電子企業如今處于低靡狀態,如果中國汽車電子企業可以借勢進入,把握商機將會迎來嶄新的發展及確立中國汽車電子企業的形象與地位。目前國內整車企業的研發能力比較薄弱,國內汽車電子廠商主要扮演汽車零部件的角色,主要集中在後裝市場,技術含量較低。而且,因為過于集中,導致競爭激烈利潤空間較小。借助巨大的中國汽車市場空間,中國汽車企業需要在產業化上尋求突破。中國汽車企業要與上遊環節合力,還要關聯設計、測試等多個環節,而不要停留在組裝層面。同時,緊跟市場步伐,開拓一些產業化的核心技術。在技術環節上,需要在引進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再發展,從而積累出技術優勢。此外,還應在投入、人才、配套、知識產權等方面加強。在整個產業鏈的合作中,汽車企業的話語權最大,但還需要政府給予支撐,搭建合作平台,